1. 养羊群首页
  2. 养羊技术

羊细颈囊尾蚴病(舔食粪尿和其他污物)症状原因及诊断治疗方法

免费加入微信养羊群
方法一:微信搜索 yangyangqun88添加微信加入

方法二:按保存图片,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相册找到图片,即可加入

细颈囊尾蚴病是寄生于犬和野狼、狐等肉食动物小肠内的带科、泡状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寄生在羊的腹膜、大网膜、肝脏与膈等处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病原】

病原为细颈囊尾蚴,寄生于感染动物的肠系膜上,有时寄生于肝脏表面。寄生数目不等,有时可达数十个,一般为豌豆到鸡蛋大,白色,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在囊泡上长有一个像高粱粒大的白色颗粒,就是向内凹陷的头节。其成虫为白色或淡黄色。虫卵呈无色透明的圆形或椭圆形,薄而脆弱,内有六钩蚴虫。

【流行特点】

羊感染细颈囊尾蚴,系由于感染有泡状带绦虫的犬、狼等动物的粪便中排出有绦虫的节片或虫卵,它们随着终末宿主的活动污染了牧场、饲料和饮水。细颈囊尾蚴对羔羊致病力强,往往由于六钩蚴虫移行至肝脏时,形成孔道形成急性肝炎。

【症状】

本病主要危害幼龄羊,成年羊群常仅为带虫者。病羊身体日渐消瘦,被毛逆立而无光泽,眼结膜及皮肤的颜色日益变淡,在出牧过程中常常行动落后,平时往往舔食粪尿和其他污物,表现异嗜。病情严重时,患羊精神不振,采食和饮水减少,喜卧,生长发育缓慢,在寒冷季节和饲料单一而营养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死亡。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羊,很容易在其腹腔的肝脏(图2-13-1)、大网膜(图2-13-2)、肠系膜(图2-13-3)、腹膜(图2-13-4)、横膈膜及骨盆腔脏器外面等处发现呈“水铃铛”样的细颈囊尾蚴。该虫体呈乳白色囊泡状,在羊腹腔内寄生的数量不一,多者可达十几个或更多。虫体大小不等,常见其小者如豌豆大,大者如鸡蛋大。病死的羊,皮下脂肪减少,肌肉颜色变淡,血液稀薄,在皮下或肌间往往出现胶样浸润。

图2-13-1  肝脏上寄生的细颈囊尾蚴

图2-13-2  大网膜上寄生的细颈囊尾蚴

图2-13-3  肠系膜上寄生的细颈囊尾蚴

图2-13-4  腹膜上寄生的细颈囊尾蚴

【诊断】

根据病理变化,在网膜、肠系膜和胃肠浆膜等腹腔浆膜上可见的囊尾蚴囊泡。

【防治】

(1)预防犬进行定期检查和驱虫,可选用以下几种药物。

① 氢溴酸槟榔碱,犬按1毫克/千克体重,停食12~13小时,以肠衣片经口给药。

② 盐酸丁奈脒,按25~50毫克/千克体重,停食3~4小时,口服,用前不得将药捣碎或溶于水,否则会引起中毒。

③ 硫酸双氯酚,按200毫克/千克体重,1次口服。

④ 丙硫咪唑,按400毫克/千克体重,1次口服。

中间宿主的家畜屠宰后,应加强肉品卫生检验,检出细颈囊尾蚴及其寄生的内脏需进行无害处理。严禁犬进入屠宰场,更不能将病畜内脏喂犬。采取可行方法灭蝇。

(2)治疗(选用下列方法之一)

① 吡喹酮,以每千克体重50毫克内服,可杀死细颈囊尾蚴。

② 10%液体石蜡,分2次间隔1天肌内注射,有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