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羊的消化器官特点
免费加入微信养羊群
方法一:微信搜索 yangyangqun88添加微信加入
方法二:按保存图片,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相册找到图片,即可加入
成年羊的消化特点
(1)反刍 反刍是羊只正常的生理表现。当饲料进入瘤胃后,经过浸软、混合和生物分解后,又一团一团返呕在口腔,细嚼后再次咽下。这是羊只休息时进行的活动,反刍时羊多为侧卧姿势,也有少数站立,反刍周期性地进行,每次40~60分钟,有时每次可达1~2小时,每天反刍的时间约为放牧时间的3/4。反刍次数的多少与持续时间的长短,与采食草料的质量有着密切关系,饲草中粗纤维含量越高,反刍时间越长。在反刍中任何外来的刺激都能影响反刍,甚至使其停止。反刍不完全会发酵产生大量气体而引起膨胀。因此,在饲养管理中一定要保证羊有充分的反刍时间。在放牧和舍饲时,应保证羊只反刍的时间和安静的反刍条件。反刍也是羊只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反刍停止是羊只生病的表现,在治疗过程中,羊只开始反刍,说明病情大有好转。
(2)消化道长度 绵羊的消化道细而长,小肠与体长比为(25~30)︰1[猪为(10~15)︰1,鸡为(5~6)︰1]。这样可使食物在消化道内停留时间较长,有利于营养的充分吸收。
(3)消化道的容积 绵羊是反刍动物,有四个胃,总容积为29.6升,其中瘤胃23.4升,网胃2.0升,瓣胃0.9升,皱胃3.3升。
其中瘤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瘤胃是“储存罐”:羊只吃入的饲料,首先进入瘤胃,对采食的饲草进行储存、压榨软化等机械作用,再一团一团返回口腔,嚼后再次咽下。
② 瘤胃也是“发酵罐”:瘤胃保持一个极端厌氧、恒温(39~40℃)、pH值恒定(5.5~7.5)的环境,有利于瘤胃微生物生存、繁殖和进行消化活动,故瘤胃内有大量瘤胃微生物。据测定,每1毫升瘤胃内容物中含有45万~200万个瘤胃纤毛虫,5亿~10亿个细菌,在瘤胃微生物作用下将饲料转化为营养物质,被机体吸收。瘤胃微生物与羊体实际上是共生作用,彼此有利。
瘤胃微生物的主要作用如下。
a.将饲料中的粗纤维分解成碳水化合物被羊体利用。羊对粗纤维的消化率高达50%~80%,而马、猪、鸡对粗纤维的消化率分别为30%~50%、10%~30%和0%~10%。羊对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主要在瘤胃中进行,在瘤胃的机械作用和微生物酶的综合作用下,碳水化合物(包括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被发酵分解,分解的终产物是低级挥发性脂肪酸(VFA),这些挥发性脂肪酸主要是由乙酸、丙酸和丁酸组成,也有少量的戊酸,同时释放能量,部分能量以三磷酸腺苷(ATP)的形式供微生物活动,大部分挥发性脂肪酸被瘤胃壁吸收,部分丙酸在瘤胃胃壁细胞中转化为葡萄糖连同其他脂肪酸一起进入血液循环,它们是反刍动物能量的主要来源。羊采食的饲料中有55%~95%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70%~95%的粗纤维是在瘤胃中被消化的。
b.能把质量低的植物性蛋白质合成为质量高的菌体蛋白质,并能把尿素这种非蛋白结构的含氮化合物合成为高质量的细菌蛋白。而后在小肠内由于羊肠蛋白酶的作用,把细菌蛋白消化吸收。所以羊可利用尿素,节省蛋白质饲料。
c.通过微生物还可以合成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B12 和维生素K。因而羊的饲料中不用另外添加这几种维生素,其合成数量足以维持羊体健康、生长发育及生产所需。羊吃粗饲料反刍次数多,吃精料则反刍次数少。反刍不完全会发酵产生大量气体而引起膨胀。因此,在饲养管理中一定要保证羊有充分的反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