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养羊群首页
  2. 养羊技术

羊脑多头蚴病怎么诊断与如何治疗-蠕虫病

免费加入微信养羊群
方法一:微信搜索 yangyangqun88添加微信加入

方法二:按保存图片,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相册找到图片,即可加入

多头蚴病俗称脑包虫病,是牧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农区也不少见。容易侵袭1~2岁的绵羊及山羊,此病绵羊比山羊更为多见。

【病原】 脑多头蚴又称脑包虫,寄生于羊、牛的脑和脊髓内。多头蚴是狗多头绦虫的幼虫,为乳白色、半透明的囊泡,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5厘米或更大,其大小取决于寄生的部位、发育程度及动物种类。囊壁由两层膜组成,外膜为角质层,内膜为生发层,其上有许多原头蚴,直径为2~3毫米,数量有100~250个。囊内充满液体。脑多头蚴的成虫是多头带绦虫,呈扁平带状,虫体长40~100厘米,由200~250个节片组成,最大宽度为5毫米,头节上有4个吸盘,顶突上有22~32个小钩,排列成两行。孕节的子宫内充满虫卵。虫卵的直径为29~37微米,内含六钩蚴。

【生活史】 多头带绦虫寄生于犬、狼等终末宿主小肠内。脱落的孕节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逸出污染饲草、饲料或饮水。牛、羊等中间宿主吞食后,六钩蚴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流到达脑和脊髓中。幼虫生长缓慢,感染后15天,大小仅2~3毫米,24~30天后大小为1~1.5厘米,85天后大小为4~7厘米。感染1个月后开始形成头节,进而出现小钩,大约经3个月可变为感染性的脑多头蚴。犬、狼吞食了含脑多头蚴的脑脊髓而受感染。原头蚴吸附于肠壁上发育为成熟的绦虫。

【症状】 脑多头蚴的感染初期,由于六钩蚴的移行,机械地刺激和损伤宿主的脑膜和脑实质组织,引起脑炎和脑膜炎。可能表现体温升高,呼吸、脉搏加快,兴奋或沉郁,有前冲、后退和躺卧等神经症状,可于数日内死亡。若能耐过而转为慢性,则患畜精神沉郁,逐渐消瘦,食欲减退,反刍减弱。数月后,随着脑多头蚴包囊的增大,压迫患畜脑而出现典型的症状,若压迫一侧的大脑半球,则病畜常向健侧作转圈运动,所以又叫回旋病;若虫体寄生于脑前部,则患畜可能头下垂,直向前奔或呆立不动,常把头抵在物体上;寄生于枕骨区时,患畜头高举,后腿可能倒地不起,对侧眼失明;寄生于小脑时,患畜易敏感,四肢痉挛。

【病理变化】 急性死亡的羊见有脑膜炎和脑炎病变,还可见到六钩蚴在脑膜中移行时留下的弯曲伤痕。慢性期的病例则可在脑、脊髓的不同部位发现1个或数个大小不等的囊状多头蚴(图10-4);在病变或虫体相接的颅骨处,骨质松软、变薄,甚至穿孔,致使皮肤向表面隆起;病灶周围脑组织或较远的部位发炎,有时可见萎缩变性和钙化的多头蚴病。

图10-4 病羊脑中取出的多头蚴囊泡(郭建强 拍摄)

【诊断】 因该患羊表现出一系列特异神经症状,容易确诊。但应注意与莫尼茨绦虫病、羊鼻蝇蛆病及其他脑病的神经症状相区别,这些病不会有头骨变薄、变软和皮肤隆起等现象。

当颅骨因受压迫变软时,可以用手按压出多头蚴存在的部位;柔软部位存在于所转圆圈的内侧。有时可发现柔软部对侧的肌肉或腿发生麻痹。一般的寄生部位是:患畜向左转在左侧,向右转在右侧,抬头运动在大脑前部,低头运动可能在小脑部。如果寄生在颅后窝,将眼蒙住,患畜便跌倒在地,若一直蒙住眼睛,患畜就不能站起来。

实验室诊断可用变态反应诊断法,即用多头蚴的囊壁和原头蚴制成乳剂变应原,注入羊的眼睑内;如果是患羊,于注射1小时后皮肤出现直径1.75~4.2厘米的肥厚肿大,并保持6小时左右。

【治疗】 如寄生于脑的表面而能够触诊到多头蚴时,可用外科手术取出。但如部位难以确定,或存在于脑子较深处时,手术后果多不良。在脑深部和后部寄生者则难以摘除。可试用吡喹酮50~10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每天1次,连用3天为1个疗程。

手术方法有以下两种。

1. 圆锯术

能摸到骨软化区域时,即在该处进行。否则,在角基和角中心的内缘后部约1厘米处施行。为了避免损伤静脉窦而造成手术失败,应由中线一侧切开硬脑膜。大静脉窦有两条:矢状窦位于大脑纵轴上,横窦位于大小脑之间,操作时必须特别注意,要在严密消毒情况下按以下步骤进行手术。

① 在术部皮肤上作一个十字形切口或“U”形切口,将皮肤揭开。

② 用圆锯(或小外科刀)除去露出的颅骨一块,不可损伤硬脑膜。

③ 看到多头蚴之后,以镊子慢慢牵引出来。或在羊吸气以后,用手堵住羊口及鼻孔,不让其呼气,使脑内压力增大,可让羊吸入第二口气,再堵一次羊口及鼻孔。亦可先刺破囊虫,徐徐抽出其中液体,以免因脑子压力骤减而引起休克;亦可在看见白色囊虫以后,翻转羊体,让其四蹄朝天,然后保定头的人迅速使羊嘴朝天,创口朝地。让脑包虫慢慢从创口内滑出来。

如果看不到脑包虫,可以插入细胶皮管,沿脑回向周围探索,用注射器多次吸抽,常可将虫囊吸在胶皮管口上,然后抽回胶管,即可拉出脑包虫。

④ 给寄生部位喷洒3~5毫升含有青霉素的生理盐水,盖上硬脑膜及骨膜,缝合皮肤,并以火棉胶或绷带保护术区。

2. 穿刺术

即不用圆锯去除骨片,是将骨暴露出以后,用最小号套管针或带有探条的针头对准术部,向后刺入颅骨,然后抽出套针(或探条),如已刺入虫囊,套管内有液体流出。此时可用注射器,将针插入套管内抽净液体,并将囊膜吸入套管内,与套管同时取出。

公羊的额窦较大,穿颅时必须穿过此窦,应注意有两次较大的阻力。但有时由于多头蚴引起的膨胀可使双壁接触而让窦腔闭合。在作穿刺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这些情况,才容易成功。

【预防】 ① 防止狗感染绦虫。应把死于该病的羊头割掉、深埋,或用火烧掉。这是最有效的预防办法。

② 广泛进行宣传。向群众进行预防感染的教育。

③ 每年给看羊的狗进行驱绦虫工作。这样可以避免羊群采食狗的绦虫卵,是防止羊只感染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