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细颈囊尾蚴病的症状与治疗方法用药-羊病诊断
免费加入微信养羊群
方法一:微信搜索 yangyangqun88添加微信加入
方法二:按保存图片,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相册找到图片,即可加入
细颈囊尾蚴病
细颈囊尾蚴病又名腹腔囊尾蚴病,俗称水铃铛,是各种囊尾蚴中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当剖开羊的腹腔时,可发现有像装着水的玻璃纸袋子一样的囊状物,即为细颈囊尾蚴。
【病原】 病原为细颈囊尾蚴。细颈囊尾蚴是狗泡囊带绦虫的幼虫,寄生于各种家畜和野生反刍动物的肠系膜上,有时寄生在肝脏表面(图10-6)。寄生的数目不定,有时可达数十个。囊的直径可达8厘米,内面充满无色液体,在囊泡上长有一个像高粱粒大的白色颗粒,就是囊尾蚴的头节。头节上有一个额嘴,四个吸盘,额嘴上长有大小两排小钩。
图10-6 羊腹腔中大量的细颈 囊尾蚴囊泡
【生活史】 ①寄生在狗类小肠中的泡囊带绦虫,其含卵体节或卵随着粪便排出体外。
② 虫卵被中间宿主(羊)吞入后,卵内的六钩仔虫即逸出,穿透肠黏膜,进入血流,被门静脉循环带到肝脏。
③ 幼虫离开血管,进入肝实质,然后穿破肝囊进入腹腔,经过7~8周,即形成囊尾蚴。
④ 囊尾蚴被狗类动物吞食后,就完成了生活史。在狗类身体中经6~7周,发育为成虫。
【症状】 羊吃到绦虫卵的数目很少时,不表现症状。如果吃下虫卵很多,则因幼虫在肝实质中移行,破坏微血管而引起出血,使病羊很快死亡,尤其是羔羊更容易死亡。
急性症状为精神不好,食欲消失。引起腹膜炎时,体温上升,发生腹水。已经长成的囊尾蚴不产生损伤,也不引起症状,对羊没有危害。
【病理变化】 尸检时,肿大的肝脏含有孔道,在感染的10~20天期间,孔道因含血液而呈红色,在感染25~35天期间,因白细胞浸润而呈黄色。绝大多数孔道直径为1~2毫米。可能存在腹膜炎。后期在网膜、肠系膜、盆腔器官、门脉裂和其他区域可发现球形囊尾蚴。数月之后,头节可能出现钙化,水疱萎缩与纤维化。
【诊断】 因症状无显著特点,单靠临诊症状很难作出诊断,主要靠病例尸检时发现肝脏的孔道和腹膜炎。
鉴别诊断需要考虑片形吸虫幼虫的虫道钻穿性肝炎。在此情况下,在组织的虫道或胆管里可发现肝片吸虫。
【预防】 在对本病的诊断治疗尚有困难的情况下,预防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为了做好预防工作,首先要在本病流行区域做好宣传教育,尤其是对屠宰工人、群众的宣传教育非常重要。因为虫卵用眼睛看不到,很容易使人畜吞入,故须使群众提高认识,经常注意防范,努力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
(1)预防狗的感染 通过宣传教育,使他们了解本病与狗的关系,不可将因此病死亡的羊尸乱抛或喂给狗吃。
(2)预防人的感染
① 教育小孩子不要与狗玩耍。
② 摸狗以后务必洗手,在饭前更应注意。
③ 大力消灭苍蝇,因为苍蝇也可以传播虫卵。
④ 把蔬菜洗净熟食。因为通过施肥和狗的乱跑,可能将虫卵黏在蔬菜上。
⑤ 驱除狗体内的绦虫。每年用溴氢酸槟榔碱进行驱虫,每季一次。剂量为0.004~0.065克,也可以用卡马拉4~8克,包在食物内喂给。为了防止狗呕吐,投药前应给狗喂几滴碘酒。治后必须对狗加强管制,将排出的粪便全部烧毁。
(3)消灭狼和野狗 狼和野狗都是本病的传播者,因此在牧区应该大力消灭狼和野狗。
(4)加强兽医卫生检验工作 对有病的脏器进行严格处理,绝对不要用来喂狗和随便乱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