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养羊群首页
  2. 养羊技术

山羊病毒性关节炎-脑炎怎么治疗与症状诊断方法

免费加入微信养羊群
方法一:微信搜索 yangyangqun88添加微信加入

方法二:按保存图片,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相册找到图片,即可加入

山羊病毒性关节炎-脑炎是由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引起的以成年羊呈慢性多发性关节炎或伴发间质性肺炎或间质性乳腺炎,羔羊呈脑脊髓炎为临床特征的传染病。

本病分布于德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很多国家。我国许多省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本病,血清学阳性检出率4.8%。

【病原】 山羊关节炎-脑炎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征与维斯纳-梅迪病毒相似,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80~100纳米,有囊膜。含单股RNA,由64S和4S两个片段构成,有三个结构基因和三个附属基因;病毒有依赖于RNA的DNA聚合酶即反转录酶,通过反转录酶将病毒RNA转录成前病毒。病毒的主要抗原成分是囊膜蛋白gp135和核芯蛋白p28,这两种抗原与梅迪维斯纳病毒的gp135、p28抗原之间有强烈的交叉反应,因此可用维斯纳-梅迪病毒抗原来诊断山羊病毒性关节炎-脑炎。

实验动物感染后不发病,人工接种该病毒对绵羊有一定的致病性。山羊胎儿滑膜细胞常用于病毒的分离鉴定,接种后2~4周出现的合胞体形成是病毒复制的象征,可用于感染性的滴定;接种材料包括滑液、乳汁和血液白细胞,前两者的病毒分离率最高。

【流行特点】 病羊和隐性感染羊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经乳汁感染羔羊,被污染的饲草、饲料、饮水等可成为传播媒介。感染途径以消化道为主,也可能通过生殖道感染而垂直传播,呼吸道感染和医疗器械接种传播本病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在自然条件下,本病在山羊间互相传染发病,无年龄、性别、品系间的差异,但以成年羊感染居多。感染率为1.5%~81%,感染母羊所产的羔羊当年发病率为16%~19%,病死率高达100%。水平传播至少需同居放牧12个月以上;带毒公羊和健康母羊接触1~5天不引起感染。感染山羊常不出现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不明显,只有通过血清学检查才能发现,在应激因素刺激下,则会出现临床症状。

【症状】 依据临床表现分为三型:脑脊髓炎型、关节炎型和间质性肺炎型。多独立发生,少数有交叉。但在剖检时,多数病例具有其中两型或三型的病理变化。

(1)脑脊髓炎型 潜伏期53~131天。主要发生于2~4月龄羔羊。有明显的季节性,80%以上的病例发生于3~8月间,显然与晚冬和春季产羔有关。病初病羊精神沉郁、跛行,进而四肢强直或共济失调。一肢或数肢麻痹、横卧不起、四肢划动,有的病例眼球震颤、惊恐、角弓反张。头颈歪斜或作圆圈运动。有时面神经麻痹,吞咽困难或双目失明,病程半月至1年。个别耐过病例留有后遗症,少数病例兼有肺炎或关节炎临床症状。

(2)关节炎型 发生于1岁以上的成年山羊,病程1~3年。典型临床症状是腕关节肿大和跛行。膝关节和跗关节也罹患疾病。病情逐渐加重或突然发生。开始,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水肿、湿热、波动、疼痛,有轻重不一的跛行,进而关节肿大如拳,活动不便,常见前膝跪地膝行。有时病羊肩前淋巴结肿大。透视检查,轻型病例关节周围软组织水肿;重症病例软组织坏死,纤维化或钙化,关节液呈黄色或粉红色。

(3)间质性肺炎型 较少见,无年龄限制,病程3~6个月。患羊进行性消瘦,咳嗽,呼吸困难,胸部叩诊有浊音,听诊有湿啰音。

除上述三种病型外,哺乳母羊有时发生间质性乳腺炎。

【病理变化】 主要病理变化见于中枢神经系统、四肢关节及肺脏、肾脏,其次是乳腺。

(1)中枢神经系统 主要发生于小脑和脊髓的灰质,在前庭核部位将小脑与延脑横断,可见一侧脑白质有一棕色区。镜检见血管周围有淋巴样细胞、单核细胞和网状纤维增生,形成套管,套管周围有胶质细胞增生包围,神经纤维不同程度脱髓鞘。

(2)肺脏 轻度肿大,质地硬,呈灰色,表面散在灰白色小点,切面有大叶性或斑块状实变区。支气管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支气管空虚或充满浆液及黏液,镜检见细支气管和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浸润,甚至形成淋巴小结,肺泡上皮增生,肺泡隔肥厚,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临近细胞萎缩或纤维化。

(3)关节 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波动,皮下浆液渗出。关节囊肥厚,滑膜常与关节软骨有粘连。关节腔扩张,充满黄色、粉红色液体,其中悬浮纤维蛋白条索或瘀血块。滑膜表面光滑,或有结节状增生物。透过滑膜可见组织中钙化斑。镜检见滑膜绒毛增生折叠,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单核细胞灶状聚集,严重者发生纤维素性坏死。

(4)肾脏 少数病例肾表面有1~2毫米的灰白色小点。镜检见广泛性的肾小球肾炎。

【诊断】 依据病史、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对临床病例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目前广泛使用的血清学试验是琼脂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试验。

【防治】 本病目前尚无疫苗和有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和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进口检疫;禁止从疫区(疫场)引进种羊;引进种羊前,应先作血清学检查,运回后隔离观察1年,其间再做两次血清学检查(间隔半年),均为阴性才可混群。对感染羊群应采取检疫、扑杀、隔离、消毒和培育健康羔羊群的方法进行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