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肠毒血症怎么治疗与症状诊断方法,会传染吗?
免费加入微信养羊群
方法一:微信搜索 yangyangqun88添加微信加入
方法二:按保存图片,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相册找到图片,即可加入
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疾病。因该病死亡的羊肾组织易于软化,因此又常称此病为“软肾病”。其临床特征为腹泻、惊厥、麻痹和突然死亡。本病在临床症状上类似羊快疫,故又称“类快疫”。 【病原】 D型魏氏梭菌为革兰阳性厌氧粗大杆菌。无鞭毛,不能运动,菌体长2~8微米,宽1~1.5微米,多为单个,有时为短链状或成对。在动物体内可形成芽孢。芽孢抵抗力较强,在95℃下需2.5小时方可被杀死,其繁殖体在60℃时15分钟即可被杀死。3%的甲醛溶液30分钟可杀死芽孢,一般消毒液均易杀死其繁殖体。 【流行特点】 绵羊和山羊均可感染,但绵羊更为敏感。以4~12周龄哺乳羔羊多发,发病的羊多为膘情较好的。2岁以上的绵羊很少发病。 本病呈地方流行或散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条件性,多在春末夏初或秋末冬初发生。一般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在牧区由缺草或枯草的草场转至青草丰盛的草场,羊只采食过量;在农区,则常常发生在收菜季节,羊只吃了多量的菜根菜叶,或收庄稼后羊群抢茬吃了大量谷类时发病;育肥羊和奶羊喂高蛋白质精料过多,降低胃的酸度,导致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增快。小肠的渗透性增高及吸收D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毒素致死剂量等。多雨季节、气候骤变、地势低洼等,都易于诱发本病。 【症状】 病程急速,发病突然,有时见到病羊向上跳跃,跌倒于地,发生痉挛于数分钟内死亡。病状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以搐搦为特征,表现为倒毙前口吐白沫、磨牙、四肢乱蹬、角弓反张、全身肌肉战栗等,于2~4小时死亡;另一类以昏迷和静静地死去为特征。早期症状是步态不稳,以后倒卧,并有感觉过敏,流涎,上下颌“咯咯”作响,以后昏迷,角膜反射消失。一般体温不高,但常有绿色糊状腹泻,在3~4小时静静死亡。这种差别是吸收的毒素多少不一的结果。 【病理变化】 突然倒毙的病羊无可见特征性病变。通常尸体营养良好,死后迅速发生腐败。最特征性病变为肾表面充血,略肿,质脆软如泥(图9-8),一般认为这是一种死后变化,不能在死后立即见到。真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常呈急性出血性炎症,故有“血肠子病”之称。腹膜、膈膜和腹肌有大的点状出血。心内外膜小点出血。肝肿大,质脆,胆囊肿大,胆汁黏稠。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胸腹腔有多量渗出液,心包液增加,常凝固。图9-8 绵羊发生羊肠毒血症肾脏肿大、软化(郭建强 拍摄) 【诊断】 根据病史、体况、病程短促和死后剖检的特征性病变(心包积液,肺充血、水肿,胸腺出血),可作出初步诊断。 仅从肠道内发现D型魏氏梭菌或检出ε毒素,尚不足以确定本病,因为D型魏氏梭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且ε毒素可存在于有自然抵抗力的或免疫过的羊肠道内而不被吸收。因此,确诊本病根据以下四点:肠道内发现大量D型魏氏梭菌;小肠内检出ε毒素;肾脏和其他实质脏器内发现D型魏氏梭菌;尿内发现葡萄糖。确诊有赖于细菌的分离和毒素的鉴定。为了确定菌型可用标准魏氏梭菌抗毒素与肠内容物滤液作中和实验。 【防治方法】 当羊群中出现本病时,应立即搬圈,转移到高燥的地区放牧。在常发地区,应定期注射羊肠毒血症菌苗或羊快疫、猝击和肠毒血症三联苗,或厌氧菌七联干粉苗。 在牧区夏初为多发季节,应该少抢青,让羊群多在青草萌发较迟的地方放牧,秋末时,可尽量到草黄较迟的地方放牧;在农区针对引起发病的原因,减少或暂停抢茬,少喂菜根菜叶等多汁饲料。要加强羊只的饲养管理,加强羊只的运动。对本病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都没有有效治疗方法。